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斯坦山谷浓烟滚滚。数十名库尔德工人党(PKK)武装分子将步枪扔进燃烧的木柴锅,火焰吞噬了伴随他们46年的武器。人群中,一名女战士低头抹泪,她的侧脸被火光映得通红,这一幕成为“中东权力交接仪式”的象征。
库尔德工人党的解散终结了土耳其40年的心腹大患,也让埃尔多安得以将注意力转向以色列。解散仪式充满象征意义,装满木柴的铁锅旁,武装分子依次排队,将磨损的枪械投入火中。有人沉默凝视,有人掩面哭泣。这场面源于其领导人厄贾兰的指令,他在2025年2月通过狱中视频宣布:“斗争时代已结束,我们必须放下武器。”三个月后,库尔德工人党代表大会正式表决解散。
埃尔多安对此欣喜若狂,在电视讲话中宣称:“血腥的枷锁已被撕碎!”过去四十年,库尔德工人党的独立武装斗争造成超4万人死亡。土耳其为此投入巨额军费,并在2015年后动用无人机定点清除战术,大幅削弱库工党领导层和后勤能力。2024年底叙利亚政权更迭后,土耳其军队长驱直入,切断了库工党在叙利亚的补给线。同时,土耳其以“释放厄贾兰”为谈判筹码,逼迫库工党高层接受解散条件。内外交困下,这个曾横跨四国的左翼武装组织最终在火焰中画上句号。
库尔德工人党的覆灭恰逢中东权力格局剧变。以色列近年强势崛起,先以“反恐”名义占领加沙,又联合土耳其颠覆叙利亚阿萨德政权,扶植亲土势力“朱拉尼政府”上台。当土耳其势力覆盖叙利亚全境,库工党彻底失去生存空间。更重要的是以色列对伊朗的打击。2025年初,以军对伊朗核设施发动12天精准轰炸,美军则补上“致命一击”。伊朗革命卫队数十名将领被“斩首”,什叶派“抵抗之弧”四分五裂。以色列看似登顶中东霸主,却意外为土耳其扫清障碍,失去伊朗制衡的埃尔多安开始公开挑战以色列。
土耳其的军事底气来自硬实力。作为北约第二大常规军队,土军拥有4500辆坦克和1000架战机,无人机技术更在中东首屈一指。近年来,埃尔多安加速国防自主化:采购俄制S-400防空系统、自主研发五代机TF-X,并在叙利亚伊德利卜省部署1500公里纵深火箭阵地。土耳其防长表示:“我们已重塑国防架构,应对任何扩张主义威胁。”
火药味最早从加沙弥漫开来。2025年3月,以色列重启拉法军事行动,疏散平民准备地面攻势。埃尔多安在伊斯坦布尔万人集会怒吼:“必须摧毁犹太复国主义实体!”次日,以色列外长卡茨反击称其为“新希特勒”。两国矛盾深植于地缘博弈。土耳其长期将哈马斯视为“合法抵抗组织”,提供资金和政治支持;以色列则联合塞浦路斯开发东地中海天然气,封锁土耳其能源通道。更致命的交锋在叙利亚:土耳其支持的“哈亚特解放军”控制叙北部后,以色列担忧此地成为反以武装新基地,多次空袭土耳其补给车队。军事对抗背后还有宗教动员。埃尔多安高调宣布“将在东耶路撒冷设驻巴勒斯坦使馆”,煽动伊斯兰世界反以情绪。民调显示,96%土耳其民众视以色列为“头号威胁”。而在以色列,国防军已将土耳其控制的幼发拉底河流域列为“潜在战场”,媒体更公开鼓吹“土耳其是下一个伊朗”。
库尔德工人党的火焰熄灭后,土耳其迅速调转枪口。6万土军从伊拉克边境撤回,转而部署到叙利亚北部和地中海沿岸。原用于清剿库工军的F-16战机中队,已转场至靠近以色列的因吉尔利克空军基地。以色列则陷入两难。尽管重创伊朗,但面对土耳其的北约身份和强大常规军力,内塔尼亚胡政府不敢轻举妄动。美军方报告指出:土耳其的俄制S-400系统可覆盖以色列领空,而以军若对土开战,需同时防范黎巴嫩真主党和加沙哈马斯。暗流在第三方势力中涌动。伊朗向土耳其抛出合作信号,默许土军进入叙利亚;俄罗斯则加速向土耳其交付导弹部件,换取土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中立。美国最为焦虑,既担忧北约内部分裂,又需土耳其协助管控难民潮。五角大楼内部评估直言:“失去库尔德武装的地面支持后,我们在中东只剩外交牌可打”。
广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